《山東省生產安全事故隱患排查治理辦法》5月施行 強化“視隱患為事故”


 

今年5月1日,《山東省生產安全事故隱患排查治理辦法》將正式施行。該《辦法》強化“視隱患為事故”理念,推動關口前移,將全面加強和規范生產安全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壓緊壓實事故隱患排查治理責任。

據了解,山東于2005年制定了《山東省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隱患排查治理辦法》,于2016年進行修改并更名為《山東省重大生產安全事故隱患排查治理辦法》。“隨著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傳統風險和新風險并存,各類事故隱患和安全風險交織疊加,需要更細化、更具體的應對事故隱患的方式方法和手段,現行的《山東省重大生產安全事故隱患排查治理辦法》已滿足不了實際需要。”山東省應急管理廳副廳長高建軍在發布會上指出,《辦法》將近年來省委、省政府重大事故隱患直報等創新舉措上升為政府規章制度,是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預防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的有效手段。

《辦法》以生產經營單位的事故隱患排查治理職責為核心內容,規定通過日常排查、定期排查和專項排查三種方式破解事故隱患“想不到、管不到、治理不到”這一老大難問題。其中,生產經營單位要采用機械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加強對工藝系統、基礎設施、技術裝備、作業環境等方面的實時監控,常態化開展事故隱患的日常排查;9類事項進行定期排查;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項目試生產,化工裝置開停車,因責令停產停業整頓、疫情、放假等因素存在復工復產情形,周邊環境、作業條件、設備設施、工藝技術發生改變,發生事故或者險情等6種情形則進行專項排查。

生產經營單位需建立健全并落實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對此,《辦法》分別規定了生產經營單位、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生產經營單位分管安全生產的負責人(安全總監等其他負責人)和車間主任班組長、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管理機構以及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從業人員的事故隱患排查治理的責任和職責。

視隱患為事故,《辦法》規定,生產經營單位自查發現的重大事故隱患,政府有關部門、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及功能區管理機構檢查發現的重大事故隱患,都需要直報省人民政府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

《辦法》通過設置法律責任倒逼生產經營單位落實隱患排查治理主體責任。“罰款數額均設置了下限,例如對生產經營單位未按照規定進行定期排查或者專項排查的行為,處3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等。通過設置下限,能提高處罰力度,也使行政處罰更具操作性。”省司法廳副廳長齊延安提到,對生產經營單位違反規定的行為,《辦法》還提出既罰生產經營單位也罰相關責任人員的“雙罰制”,并有明確的行刑銜接內容。

《辦法》還從三方面進一步明確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鄉鎮、街道辦事處、功能區管理機構應當承擔的隱患排查治理監管職責。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加強對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領導,建立健全重大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協調處置機制,及時解決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重大問題;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治理公共設施存在的重大事故隱患、企業破產后存在的重大事故隱患以及無法明確責任單位的重大事故隱患;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功能區管理機構應當加強對本轄區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情況的監督檢查,協助上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或者按照授權依法履行事故隱患排查治理監督管理職責,組織開展對生產經營單位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情況的監督檢查,依法查處事故隱患排查治理違法行為。